4月27日下午,应地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吴志军教授、郭松研究员来bat365中文官网分别作题为《污染控制措施实施下的气溶胶化学组分变化及其环境影响》、《我国大气颗粒物二次转化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地学院青年教师和硕士研究生4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地学院副院长赵存良主持。
吴志军教授首先介绍了华北平原的大气细粒子污染、大气细粒子的二次生成以及气溶胶化学组分变化及对二次转化的可能影响。其次,通过分析华北平原地区的能源构成、季节性排放,阐述了华北平原大气细粒子污染的特征,然后以冬季典型污染过程为例,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成核机制,通过分析硫酸盐、有机物生成的化学过程,引出气溶胶含水量对重污染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后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削减为例,强调了污染物协同控制的重要性。
郭松研究员首先从“霾”的由来开始,介绍了我国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霾的形成过程和生成机制,指出我国霾的形成是由于二次污染造成,由气溶胶的核化和持续快速增长导致。然后由重霾机制研究的科学问题,介绍了颗粒物来源解析、新粒子生成和增长机制、颗粒物爆发性增长机制、颗粒物老化机制以及颗粒物的效应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报告结束后,参会老师与吴志军教授、郭松研究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获得不少有益启示。此次学术报告是地学院举办的系列报告之一,目的就是进一步营造地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整体水平。